從東方絲綢穿越絲綢之路,到現代面料支撐全球時尚產業,紡織業始終以經緯為筆,在世界經濟版圖上書寫著開放與合作、連接與共生的故事。如今,科技革命為絲線注入智能基因,綠色理念重塑產業底色,這份承載人類文明的古老產業,正迎來重構價值鏈、開創新格局的全新機遇——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恰如為全球紡織業遞上的“合作密碼”,指引著行業從單兵突進走向協同共贏。
11月6日,“國際紡都”柯橋以一場全球紡織人的“思想之約”點燃行業熱情,2025知名企業家圓桌會議如期而至。來自全球的行業領袖及知名企業家帶著各自的“產業答卷”齊聚于此,圍繞“國際競合——重構全球紡織價值鏈新格局”主題,讓科技創新的思路與綠色轉型的實踐碰撞,讓時尚融合的靈感與國際合作的構想交織,為全球紡織業尋找穿越周期、駛向未來的“新航線”。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孫瑞哲,紹興市委副書記、市長吳登芬,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馬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夏令敏,紹興市人民政府秘書長周樹森,紹興市柯橋區委書記袁建等領導和國內外優秀企業家代表出席會議。
“我們要在‘科技、時尚、綠色、健康’驅動下,共同探索全球紡織價值鏈重構的創新路徑、創新模式。”夏令敏在主持中精準勾勒出會議的戰略內核。他表示,會議希望集思廣益,凝聚共識,探討全球紡織產業共贏共享的未來合作、未來發展。通過國際對話、智慧碰撞和共贏合作,為柯橋乃至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重塑全球紡織產業新生態和競爭新格局。
技術破局:AI重構產業新范式
魏橋創業集團將人工智能作為轉型的核心引擎。黨委書記、總經理張紅霞表示,魏橋深刻把握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肩負的使命,堅持科創引領、數字賦能、生態優先、對標管理、責任擔當。面對市場挑戰,魏橋創業集團將立足自身優勢,以更大力度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以更實舉措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落地,以更高標準建設綠色低碳循環體系,以更寬視野融入共同富裕宏偉戰略,為我國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表率。
“面對全球紡織價值鏈的重構,我們致力于推動產業鏈伙伴實現共生、共榮與共贏。”福建永榮錦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建根表示,通過強化供應鏈協同,永榮股份促進上下游企業間的合作,構建更加穩固的產業生態。在技術層面,積極推進AI與業務系統的深度融合,建設智能化數據運營中心,賦能高效決策。同時,公司注重品牌價值的塑造與傳遞,通過自主打造與外部聯動相結合,重塑紡織價值鏈新格局。
浙江凌迪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劉郴直指行業痛點,指出當前全球紡織價值鏈重構面臨數據割裂、缺乏統一治理等關鍵挑戰。他強調,需構建全行業通用的數據要素格式,為人工智能的學習與應用奠定基礎;推動AI與產業深度融合,將行業數據融入算法形成閉環,并實現跨領域泛化應用;同時,行業應攜手打通“真實世界—仿真世界—真實世界”的全鏈路,以大幅提升產業運行效率,共同塑造全球領先的競爭優勢。
綠色轉型:從“責任”到“競爭力”的質變
紡織產業正從成本驅動的單一發展路徑,轉向以科技、時尚、文化為主線的全新范式。賽得利集團總裁劉濤用“技術破局者、生態共建者、價值共生者”定位企業角色。他指出,作為綠色纖維推動者,賽得利聚焦技術創新、生態共建與價值共生,以綠色制造重塑產業競爭力、樹立可持續標準;借數字變革賦能全球協同、構建韌性供應鏈;靠文化自信推動價值共生、共建產業新業態。
“柯橋紡織產業在行業地位、產能規模及裝備水平方面已實現與國際接軌,擁有完整產業鏈與市場配套。”浙江迎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傅雙利表示,迎豐科技正通過對接賽得利、安踏等企業,探索植物染色、碳纖維研發等合作方向,謀劃全球校服基地等項目。他進一步表示,人工智能是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希望政府在政策扶持、資源對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助力企業實現降本增效,推動現有營銷模式迭代升級。
作為一家擁有70余年歷史的特種化學品制造商,德國CHT集團業務覆蓋亞太多國,在全球設有27家公司和26個生產基地,始終將可持續發展作為核心戰略。德國CHT集團亞太區運營總監Alan Foster指出,中國在全球紡織價值鏈中占據關鍵地位,并在數字化轉型與先進制造領域保持領先。綠色制造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必備標準,CHT集團期待與各方加強合作,以技術創新推動傳統紡織業轉型升級,共同促進全球紡織行業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
全球布局:分區深耕構筑韌性生態
面對全球市場區域化趨勢,華孚時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偉挺提出三大區域深耕策略,將全球紡織市場劃分為歐美發達國家、中國本土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實施分區規劃與開拓,系統推進中國紡織企業的全球化布局。他強調,要加快中國品牌國際化進程,著力突破中高端市場,并高度重視人工智能與紡織產業的深度融合,將其作為推動中國從紡織大國邁向紡織強國的核心驅動力。
恒田企業董事長韓春分享了企業三十年發展的心得。他強調,紡織是“傳統產業而非落后產業”。面向未來,恒田將聚焦兩大方向:一是深化全球化布局,依托已建立的“4+6+9”全球制造營銷體系,進一步拓展海外生產基地與營銷網絡,引領行業“有序出海”;二是推進智能制造,通過“自動化+智慧化”雙輪驅動,推動數據價值化與AI應用。“智能制造是中國企業‘走出去’并形成全球競爭力的重要工具,期待行業共同推動AI場景落地與產業級應用。”韓春表示。
區域協同:打造“國際紡都”新引擎
“紡織產業是紹興最大的傳統產業,也是亮麗的城市文化名片。”吳登芬指出,近年來,紹興聚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持之以恒地抓好跨域集聚和轉型升級。她從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時尚引領、開放包容四方面闡述了紹興紡織業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所作出的積極努力,并表示立足新起點,紹興將加快構筑世界級現代紡織產業集群,推動中國輕紡城迭代升級,為全球紡織產業交流合作與創新發展搭建更大的舞臺,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與更優的服務。
袁建在發言中指出,作為全國重要的紡織產業集聚區,柯橋堅持以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核心路徑,持續培育并壯大紡織領域新質生產力,加速構建現代化紡織產業體系。他從四個維度闡釋了對現代紡織產業的深刻理解:紡織是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是文化相融的時尚產業,是聯通全球的開放產業,更是責任引領的綠色產業。“黨的四中全會已為未來五年發展擘畫清晰藍圖,明確要求推進高質量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柯橋將以此次大會為契機,全面激發傳統產業新動能,推動‘國際紡都’建設邁上新臺階。”
浙江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潘建華表示,從材料到制造,從貿易到服裝,中國輕紡城依托平臺優勢,發揮市場功能,完成全產業鏈的賦能。他指出,在“國際競合,重構紡織產業價值鏈”的大背景下,中國輕紡城通過市場細分、上下游鏈接、數字化建設推動品牌建設;建設布AI以及線上找單、線下體驗、線上下單的閉環模式完成布滿全球;依靠突破交通壁壘,實現多式聯運達到高質的配套,助推紡織企業高效前行。
行業把脈:共建開放、協同、創新的產業生態
馬巍指出,全球貿易正經歷深度調整,數字貿易、綠色轉型與人工智能成為驅動行業增長的新引擎。她強調,中國外貿與消費市場持續為全球供應鏈穩定提供重要支撐。面對價值鏈重構,應秉持競合思維,打破固有邊界,重點培育既懂產業又通AI的復合型人才,堅持開放合作共贏。她建議共建開放包容的產業生態,推動標準協同與創新驅動。中國商業聯合會愿攜手各方,搭建平臺、賦能企業,共同推動全球紡織業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法國高級定制和時裝聯合會Designer Apartments創意人才孵化平臺創始人Patricia Lerat分享了來到中國、紹興所感受到的科技創新與創意帶來的紡織產業蓬勃發展之勢。她表示,當前全球紡織業發展正經歷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盡管不同國家的不同年齡層消費者需求各異,但大家均關注產業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面對新形勢的發展,Patricia Lerat強調了國家間合作的重要性,并認為中國將在全球紡織版圖發揮關鍵作用,主張中歐雙方應發揮各自優勢、互補共贏,推動構建全球紡織經濟新格局。
高端之路:以定力、破局、共創贏得未來
“變局之下,要適應改變不了的,努力改變所能改變的。”孫瑞哲在總結發言中提出的理性思維,引發全場共鳴。他指出,行業需明心定向,堅定發展信心。實體經濟為本、內需市場為基、文化自信為根,共同構筑行業戰略定力的三大支柱。中國完整的產業體系與持續升級的消費需求為紡織業提供堅實支撐,文化自信更不斷轉化為產品力與品牌力。應審時度勢,在挑戰中捕捉機遇。通過場景創新,拓展體育、健康、銀發等新消費領域;以輕量化、柔性化的方式優化全球產能布局;以數智原生理念推動全鏈條智能化轉型;以綠色轉型重塑產業生態,讓“含綠量”真正成為“含金量”。要知行合一,開啟錦繡未來。立足“傳統+新興+未來”的產業本質,推動融合創新,在堅守制造根基的同時,前瞻布局新材料、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新賽道,以更開放的視野拓展時尚引領、健康紡織等增量空間。
面向未來,孫瑞哲指出,要以戰略清醒錨定方向,以系統創新破解難題,攜手共建高質量、可持續、有韌性的紡織產業新未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錦繡力量。中國紡織產業愿與全球紡織同仁,共創人類美好未來。
會議在思想的激蕩與共識的凝聚中圓滿落幕。與會代表一致認為,面對全球紡織產業格局的深刻調整,唯有堅守開放合作、堅持創新驅動、深化綠色轉型、強化數智賦能,方能在時代競合中構筑競爭新優勢,于格局重構中搶占發展新先機。未來已來,全球紡織人正以智慧為梭,以責任為線,攜手跨越傳統邊界,共同編織一個更具韌性、更富包容、更可持續的錦繡明天。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紡織服裝機械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紡織服裝機械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紡織服裝機械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紡織產業綠色產能合作與產教融合國際研討會日前在東華大學召開,該會議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世界貿易組織指導,東華大學與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聯合主辦。
- 2025-11-13 10:58:21
- 978
-
賦能品牌文化,2025WGSN時尚未來大會以“轉向”錨定時尚產業前行方向
11月7日,2025WGSN時尚未來大會再度走進國際紡都柯橋,以“轉向”為主題,依托全球權威趨勢預測機構WGSN的專業能力和全球影響力,圍繞WGSN 2026趨勢發布、文化正念、情緒微光、科技向善四大專題,深度剖析了2026年時尚產業的趨勢方向,探索時尚行業難題的破解之策,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指引了創新路徑。- 2025-11-11 11:32:14
- 3624



直播回放
直播回放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